首页大摩娱乐-怎么提现距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不足两天,又到了一年一度消费者们摩拳擦掌、不良商家瑟瑟发抖的时候。
今年的315晚会,哪些行业能成为“主角”?哪些行业问题会被曝光?今天就来大胆预测一波,看看这些行业你是不是也遭遇过“坑”。
杨铭宇黄焖鸡被曝加盟店使用隔夜菜、变质食材,顾客剩菜回收再加工 ,多家门店招聘时不需要员工提供健康证,大量无证店员直接上岗。
其实,有些连锁餐饮、中式快餐的后厨一直有这个问题。之前就有奶茶店被曝光篡改食材效期标签、使用隔夜食材。
某知名品牌奶茶店,店员为了节省成本,将本该当天丢弃的珍珠、椰果等小料,偷偷更换效期标签,继续使用。
还有些快餐店,为了追求出餐速度,食材清洗不彻底,甚至用不新鲜的肉来制作汉堡、三明治。
连锁餐饮品牌的特性就是便捷、味美,价格合适。所以一直受消费者的喜爱,一旦后厨卫生和食材安全出问题,影响的可就是一大批忠实顾客。
2024年315晚会曝光的预制菜“槽头肉事件”还历历在目,今年预制菜领域大概率还会是重点关注对象。
一些预制菜企业为了压缩成本,使用冷冻肉二次解冻加工,肉质和口感大打折扣。还有的滥用工业级防腐剂,长期食用可能危害身体健康。
比如虚假标注营养成分,实际的蛋白质、维生素含量远低于标注值;还有的不明确标注食材原料,消费者根本不知道自己吃进去的到底是什么。
像一些“海鲜预制菜”,里面的海鲜可能是低价的冷冻海鲜,甚至是不新鲜的海产品。
还有冷链运输也是关键,一旦运输过程中温度把控不当,微生物滋生,预制菜就会变成“问题菜” 。
2025开年,AI话题一直是居高不下,随着AI技术的普及,那相关的滥用问题也不少见。
AI换脸已经让不少人上当受骗,关于这种新闻已经太常见了,可还是有人上当受骗。
虚拟主播带货同样乱象丛生,有些虚拟主播用数据造假,营造出高人气、高销量的表面假象,实际上卖的是三无产品。
一些不良商家打着“海外代购”“正品折扣”的幌子,售卖假冒的名牌包包、手表、化妆品。
情感主播剧本工业化也让人诟病,主播们自编自导自演各种情感纠纷,诱导观众打赏、购买产品 。
说到新能源汽车,首先是续航虚标问题,车企通过软件手段虚标电量,实际续航里程与宣传相差甚远。
有车主买了号称续航500公里的新能源车,结果在冬天或者高速行驶时,续航直接“腰斩”,商家也是各种理由解释。
充电桩造假也让车主们的头疼问题。有些充电桩虚标功率,充电速度大打折扣;还有的后台伪造“可用状态”,车主大老远跑去,却发现充电桩根本无法使用。
自动驾驶夸大宣传同样存在,部分车企将L2级技术包装为“准无人驾驶”,误导消费者,一旦发生事故,后果不堪设想 。